說明:
明 黃花梨文房箱38×21×14.5CM明代話本小說《喻世明言》敘述 “琴劍書箱”是古代文人行走江湖、科舉趕考的重要配置。在曾經冠蓋云集車馬川流的路上,在崤函古道遺珠遍地的車轍里,均可覓得蹤跡,這古琴、佩劍、書箱方是文人魂牽夢縈的“三大件”。其中書箱是最能體現文人的身份的一件,因為其承載的不僅是古書,還有“黃金屋”、“顏如玉”的半生榮辱。因此書箱的制作相比其它明式家具,更受文人設計思想的影響,常精巧素雅,極富文人氣韻?,F例書箱作于明代,呈長方體,棱角溫婉,紋理清晰細膩,色澤古雅雋永。山水紋蘊藏了中國文人獨特的審美情趣,尤其箱頂木料經過匠師的巧妙安排,于紋理的對稱中別具意味。王世襄《明式家具研究·選料》開篇,便提及家具上的紋理對稱,并收錄一例美國納爾遜藝術館館藏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,其靠背板即與此箱頂面同妙,均是在器物上最能凸顯黃花梨本質韻味的地方。故此箱不僅得木質紋理美,還具有對稱美,在無規律中又有規律,此二者的統一,顯得格外雋永耐看。整器造型古樸素雅,葆光濃郁。頂面四角平嵌云紋銅包角,正面設圓形面葉,拍子作云頭形,兩側各安提環,垂下靠于銅制菊花紋扭頭上,樸實耐用。盒蓋相交處起簡練的圓線,起到防固作用,又增加裝飾性。古人凡作此雅件器物,越于細節之處就越可品味其匠心工巧,而其顯露的文人精神,更使得此箱蘊藏一段歲月情懷。
說明:
黃花梨螭龍紋大翹頭案244×46×106.5CM 如果說要選一件家具來代表明式的穩重尚禮、儒雅端莊的氣質,非翹頭案莫屬。不論是宗廟、廳堂之上, 還是書房之中,每一件翹頭案的陳設都顯得舉足輕重。此件大翹頭案從其240公分的長度及100多公分的高度來推測,不是宗廟之供案,定是文人書房之香案。香案作翹頭式,黃花梨為材,案面攢框鑲雙拼對開面板,板面紋理獨特,變化豐富、絢麗詭譎,在光線的照耀下似群山之綿延,似水波之靈動,堪為黃花梨紋理之教科書。兩端翹頭飛檐向上高高昂起,顯示出一種傳統文化的驕傲與自信。案面冰盤沿下接牙板,牙板邊起陽線,至牙頭處變幻雕刻出螭龍紋,鬼斧神工似神來之筆。牙頭與腿足以經典夾頭榫方式拍合,腿足裝飾異于兩炷香做法,而是左右邊上各起陽線一條,順著腿足延伸至底端,落地之前腿足微微外撇,為經典香爐腿造型,給人以穩重端莊的審美氣質。腿足之間裝擋板鏤雕螭龍戲珠,與牙板上螭龍風格遙相呼應,相映成趣,在繁復中見功力,在簡約處見功底。
說明:
清 黃花梨花鳥紋大三聯櫥柜183.5×54.5×91.5CM櫥柜是案與柜的結合,是家具中功能最周全者,具備承置物品和儲藏物品雙重功能,乃是明末至清初北京大戶人家流行的家具款式,既可作佛堂供案,又可擺放書籍用品。此件櫥柜整體選用優質黃花梨制成,材質油性瑩潤沉重,包漿沉著,色韻古拙,兩端嵌入翹頭,使兩面光滑圓曲。方材腿足,腿足外與櫥面之間夾飾透雕優美夔龍紋掛牙,龍身回轉,勁健有力。腿足間橫棖以格肩榫納入腿足形成上下兩個空間,前臉以兩根矮佬相隔,置抽屜三具,中間抽屜臉淺浮雕折枝梅花紋,兩端浮雕桃花。抽屜下為柜,對開兩扇門,柜面淺浮雕綬鳥牡丹紋,門旁有可裝卸的余塞板,柜面浮雕喜鵲登枝荔枝紋,典雅秀麗。金屬件狀態完好,銅飾件采用方形面葉,上有鈕頭及拉手,制作頗為精致。底棖下置壸門式牙板,鏟地浮雕卷草紋,枝葉翻轉,美觀大氣。整器可謂精工而趣味淳樸,裝飾典雅端莊,在明末清初崇尚簡約的風尚下,有如此繁工,甚為少見。參閱:王世襄,《明式家具研究》圖版卷戊13,三聯書店(香港)有限公司,1989年,第122頁。